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癌症化学预防论坛 – 北京 • 2016

发布日期:2016-07-26 20:29:51点击:

 

癌症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预防是控制癌症最有效的手段,而化学预防则是癌症预防研究的热点领域。我国既有对化学预防研究的迫切需要,也有开展化学预防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京大学药学院曾于20102012年两次举办癌症化学预防论坛,并组织了2013年“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前沿”香山科学会议;2014年癌症化学预防研讨会由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在南京召开;2016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在京组织召开了“肿瘤化学预防”学科战略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癌症化学预防研究的发展,北京大学药学院将于2016730 - 31日再次举办“癌症化学预防论坛 北京 2016”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从事癌症化学预防研究的专家学者,探讨我国化学预防研究发展趋势。

 

主办: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题:天然产物及中药成分用于癌症化学预防

主持:杨中枢   授,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江亚伍   授,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余四旺 副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16730 – 31日上午 8:30开始

地点: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2号楼二楼报告厅

 

欢迎各位师生参加!


 

日程安排:

癌症化学预防论坛 北京 • 2016

2016730 - 3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

会议主题:天然产物及中药成分用于癌症化学预防

 

730 上午 8:30 – 12:00 主持:余四旺,杨中枢

时间

内容

报告人

8:30

会议开始,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致辞

周德敏

8:40

会议情况及与会专家介绍

余四旺

8:50

Cancer Chemoprevention - What Have We Learned?

杨中枢

9:40

茶歇,合影

 

10:00

Epigenetics/Epigenome of Cancer Prevention by Natural & TCM Phytochemicals

江亚伍

10:40

林县营养干预队列人群的代谢组学研究

乔友林

11:20

EGCG及姜黄素对炎症恶性转化的研究及机制

李学军

11:50

午餐

 

730 下午14:00 – 5:30 主持:江亚伍,杨中枢

14:00

Nrf1在肿瘤化学预防中的病理生理学潜力与意义

张义国

14:30

Nrf1可诱导敲除肝癌发生模型及甘草化学成分用于化学预防

余四旺

15:00

Nrf2-Keap1-ARE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及几种天然产物的调控

任冬梅

15:30

 

 

15:50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of ER stress by autophagy

扈洪波

16:20

Dietary cholesterol promotes AOM-induc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genistein and its derivative prevent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

 

16:50

Reg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volved in the chemopreventive effects of Black raspberry polyphenols on colorectal cancer

毕秀丽

17:20

古方探寻-黄芩汤对结直肠癌预防作用研究

 

17:50

 

 

731 8:30 – 12:00 上午 主持:杨中枢,余四旺

8:30

白藜芦醇衍生物的化学预防作用及机理研究

唐修文

9:00

中药和功能食品中天然癌症化学预防剂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

 

9:30

罗汉果皂苷类化合物抑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李典鹏

10:00

西兰花芽苗:从市场到实验室再到市场

李晓龙

10:30

 

 

10:50

 

 

12:00

 

 

       

敬请与会人员离会前务必告知会务组并将房卡交饭店前台。

联系电话:余四旺,13811886979[email protected]


部分与会专家简介(按姓氏字母序):

 

1.    Ah-Ng Tony Kong(江亚伍),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药学院II级教授,Glaxo药学讲席教授;担任药学研究生项目主任、植物成分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癌症预防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泽西癌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癌症发生与化学预防项目共同负责人等职务,并长期作为美国NIH科学评审委员会、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基金评审委员会和新加坡医学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等重要基金评审机构的成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长江客座教授。Current Pharmacology Reports (Springer)主编,Molecular Carcinogenesis副主编,CarcinogenesisCancer Prev ResBiopharm Drug DisposCancer Prev Res (AACR) 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已培养50余名访问学者、博士后人员和博士研究生,已发表科研论文230多篇(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饮食和中药植物化学成分(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营养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癌症预防),动物癌症模型(前列腺癌、结肠癌和皮肤癌),表观遗传学,氧化/还原/炎症应激反应,Nrf2介导核转录和信号通路,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以及植物化学物质的PK/PD模型。

2.    Chung S. Yang(杨中枢),美国Rutgers新泽西州立大学药学院II级教授,John L. Colaizzi药学讲席教授,毕业于台湾国立大学,后获得美国Cornell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在耶鲁大学Scripps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后,1971年于美国新泽西医学院开始其教学和科研工作。1988年作为特聘教授任职于美国Rutgers大学,并于2002年-2010年担任其化学生物系主任。曾任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浙江大学等大学客座或荣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生育酚(维生素E)和其他药物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合作发起大型美中联合项目-中国临县食管癌营养预防研究,并证实维生素E、硒和β-葫芦卜素(联合使用)的癌症预防活性。明确人类食管癌分子改变,并建立多种癌症动物模型,包括食管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最近,将茶叶研究拓展到其在代谢综合症及相关慢性疾病中的预防。与国内研究者保持互动交流,如指导年轻学者。此外,长期积极服务于杂志编委会和基金评审委员会,已在NatureJ Clin OncolCancer ResCarcinogenesisNature Rev Cancer等杂志发表500余篇(部)论著,培养百余名研究生、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并于201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

3.    毕秀丽,女,药理学博士,教授,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5.09-2010.11期间,分别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担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讲师相关职位。现为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及地区项目函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沈阳市青年学术导师资源库导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工程千人层次(2013)、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成长计划(2011)、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2014);获得2012年度美国癌症基金委员会颁发的“2012年度AFCR-USCACA优秀学者2013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聘为《中草药》杂志编委,Carcinogenesis,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SCI收录二区杂志海外审稿专家;美国癌症研究学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辽宁省肿瘤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主要致力于结直肠肿瘤分子发生生物学、肿瘤预防,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基础研发。在Carcinogenesis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04分,他引次数700余次,作为第一作者的单篇文章最高引用次数158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人才基金项目2(一层次、二层次),辽宁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1项,沈阳市优秀人才专项基金项目1项。

4.    曹鹏,研究员,19793月生,博士,现任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科技处处长,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兼任江苏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委员等。担任Front Pharmacol5种学术刊物的编委。主要从事中药肿瘤药理学及中药新药开发等工作,先后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科技部行业专项支持,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3项,美国专利1项。

5.    陈万青,博士,现任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肿瘤》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理事,肿瘤登记与监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委、肿瘤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防治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肿瘤远程医疗联盟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亚洲肿瘤登记联盟常委;《中国肿瘤》副主编,《Journal of Epidemiology》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副主编,《APJCP》东亚区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实用肿瘤学》、《肿瘤学》、《Thoracic Cancer》、《the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Journal of Tumor》、《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9部。

6.    胡容,女,博士,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肿瘤药理学,研究领域和兴趣包括: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化学预防药物;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多药耐药。

7.    扈洪波,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Autophagy, Cell Death and Disease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

8.    李典鹏,药学博士,研究员。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大学兼职博士导师。毕业于日本熊本大学药学部天然药物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天然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活性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天然药物,保健食品的研制等。五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如国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区基金、区科技攻关等10多项。在广西特色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罗汉果化学成分与活性、质量控制标准、皂苷类成分体内体外代谢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了罗汉果甜苷、鲜罗汉果浓缩汁、罗汉果根标准提取物等产品。项目成果先后获广西科学院成果特奖奖,桂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已成功开发并产业化的成果有银杏叶降血脂保健食品罗汉果甜苷生产工艺番茄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食品等。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已发表科技论文近70多篇,有20多篇被国际权威的SCI杂志收录,合作编写专著二部。

9.    李宁,女,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得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李铣教授,吉川雅之教授,杨世林教授。博士期间,赴日本京都药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研修一年。200810-116月,在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展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10-1310月,国家公派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进行访问学习。工作期间一直从事中药、天然药物活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近五年来专注于以下研究方向:(1)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癌症化学预防剂的快速发现和结构修饰、生物转化研究;(2)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新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3)极端生长环境下的药用植物内含特殊性防御成分的组成及生物合成研究。研究成果已发表科研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64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曾获中国药学会施维雅化学奖、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6项。

10.    李晓龙,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色谱中心。现任职于深圳福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癌症化学预防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在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含6SCI论文,申请专利3项。

11.    李学军,女,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网络药理学副会长,抗癌协会及肿瘤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并任3个国际杂志的编委,国内20余个医学和药学相关核心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编委。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分子药理学。主要研究课题为:药物靶点的确认和新药发现;网络药理学;此外也从事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药理学的研究。已独立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人。已经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SCI收录80余篇。以负责人获科技部重大专项候选药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十余项课题的研究。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五洲女子科技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等。

12.    乔友林,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与博士后导师,兼任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与对外联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肿瘤预防组织(APOCP)常务秘书长、亚太生殖道感染与肿瘤组织(AOGIN)前任主席、WHO、卫生部癌症专家组成员。曾就读和工作于四川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曾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美国“科尼留斯•克鲁士”奖、第二届中国流行病学杰出贡献奖、2000年法国“欧罗金”国际奖、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癌症研究杰出贡献奖章、曾获五项省部级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三项省部级一等奖(第三完成人)。发表中英文科学论文475篇,其中SCI收录的英文论文220多篇。累计影响因子772,被引频次总计 9322

13.    任冬梅,山东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所教授。1992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2015年两次在国家药监总局审评中心外聘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材中影响Nrf2信号通路的天然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Nrf2调节剂用于慢性重大疾病的化学预防,Nrf2调节剂对于肿瘤治疗的干预作用。已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14.    唐修文,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应激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基因表达与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以及增敏肿瘤细胞的新药研究。

15.    王坚成,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从事生物大分子体内给药和靶向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委员。曾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药学会-石药集团青年药剂学奖、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等。

16.    吴清,女,中药药剂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留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药药剂学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0910月至20104月在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药学院药剂系做访问学者,主要学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植物成分在癌症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及机理。近年来共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Nrf2/ARE通路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癌症化学预防作用有效组分的确认及机理研究,参加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适宜于中药复方多组分特色的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横向课题数项。 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加编写出版著作6部。

17.    杨辉,卫生毒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归国博士后。现工作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要从事毒理学应用性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工作。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重大专项、美国NIH(R01)等项目研究工作,部分研究论文发表在Carcinogene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Molecular PharmacologyProtein & Cell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等杂志。研究方向为癌症化学预防与食品安全毒性替代技术研究。

18.    余四旺,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Current Pharmacology ReportsSpringer)编委,中国药学(英文版)编委,国内外十余个学术期刊通讯审稿人。曾获北京大学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北京大学优秀人才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奖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科技部项目多项;已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主编《癌症化学预防》专辑一部,参编英文专著两部,中文专著两部。主要研究细胞应激信号在癌症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和机制,如细胞应激信号对能量物质代谢和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其在癌症发生、转移、恶化、耐药、放化疗毒性及相关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天然及合成活性化学物质干预癌症发生发展及相关过程的作用和机制。 

19.    张义国,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家委员、美国癌症协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英国生物化学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皇家医学协会会士(FSRMed)、《Biochemical Journal》编顾委员、《Journal of Glycobiology》编辑委员。曾任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医院基层医师和主治医师8年后,于1995年获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师从夏辉明和董子明教授,做单克隆抗体及抗癌疫苗制备和应用研究。作为访问学者于1998-2003年美国明尼苏达(Minnesota)大学董子钢教授实验室,率先研究A类紫外线诱导癌变与细胞信号传导网络的分子机理。随后,2003-2012年在英国邓迪(Dundee)大学师从癌症化学预防John D. Hayes院士,于2007年获细胞生化PhD学位并任职CO-PI研究员,开创了跨膜转录因子Nrf1与癌变病理生理学研究。2012年底全职回国任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继续Nrf1-3拓扑基因生物学与炎癌转化调控的机制研究。共有100项出版物,多发表于JBCBJCancer ResearchOncogeneCarcinogenesisSci Rep等期刊。有关Nrf1跨膜拓扑遗传学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处国际主流地位,详尽的述评见BJ 473(8):961-1000,2016。为精准描述其科学发现,张义国教授创造了四个专业英语术语:Topogenetics (拓扑基因学或拓扑遗传学)Topogon (拓扑元)Topovectorial (拓扑矢量)Topoform (拓扑异构体)。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集成项目和加强培育项目各1项、面上项目1项。个人主页:http://www.paper.edu.cn/scholar/homepage/604116,或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iguo_Zhang